leyu官方入口leyu官方入口leyu官方入口红星资本局12月10日消息,8日,据CARIAD官微,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正式宣布,双方合资公司酷睿程(CARIZON)成立。新合资公司将整合地平线强大的软硬结合技术能力以及CARIAD在智能车身和软件系统整合方面的专业经验,开发行业领先的、高度优化的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。
据悉,新合资公司在高级驾驶辅助领域的L2+leyu官方彩票平台登录入口、L2++产品预计会在2025年、2026年逐步推向市场。新公司计划至2023年末招募逾300名员工。
智能座舱方面,今年9月,大众汽车与中科创达(300496.SZ)的合资公司翼创雷行在成都成立;电池领域,大众汽车集团与宁德时代(300750.SZ)展开合作,投资国轩高科(002074.SZ)成为第一大股东;智能驾驶领域,大众汽车集团入股小鹏汽车(约5%股份,以及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。
软件问题被认为是大众集团新能源转型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由于CARIAD软件开发的严重延迟,导致奥迪、保时捷和宾利的电动新车型发布都被延迟,特别是奥迪的新车计划受到严重影响。今年5月,大众解雇了软件部门CARIAD大部分执行董事会成员。
为尽快提供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,今年CARIAD在中国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,收购了一家设计公司,成立了两家实验室,投资了一家软件研发工厂。
公开信息显示,成都翼创雷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9月6日,注册资本1.2亿元。中科创达占股51%,CARIAD中国占股49%。公司专注座舱信息娱乐系统及智能网联功能研发,预计全新的智能座舱平台将在 2025、2026 年逐步推向市场。
今年9月,CARIAD中国收购了上海沐传工业设计,将其设计能力整合到CARIAD中国UX&UI(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)团队中,并在北京打造适配国内用户体验需求的能力中心。
酷睿程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1月20日,注册资金67.57亿元。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楚力(Alexis Trolin)为CARIAD核心业务“E3架构”的负责人,CARIAD首席执行官施沛德(Peter Bosch)担任董事长,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担任副董事长,地平线总裁陈黎明为董事。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卡里亚德爱沙尼亚有限公司占股59.997%,地平线%。
CARIAD中国CEO常青在今年广州车展期间表示,新合资公司将成为地平线的首批定点意向合作伙伴。未来,合资公司将会基于地平线++级智能驾驶产品。
今年4月,CARIAD中国的创新研发中心与孵化平台“元创实验室”正式成立,聚焦信息娱乐系统、智能网联等多个领域的创新研发工作。11月3日, CARIAD中国与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联手成立了手车互融联合创新实验室,旨在融合双方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不同领域的能力、想法,提供更智能化、更创新的用户体验和应用。
此外,CARIAD中国还建立了HMI(人机交互界面)软件研发工厂,支持针对量产车型的全新HMI研发。
早在2020年5月,大众中国就通过认购股份,成为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。
今年7月,大众宣布向小鹏汽车投资7亿美元,持有小鹏约4.99%的股权。这笔交易在12月6日刚刚完成交割,大众汽车集团也获得了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。双方共同开发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,虽然会采用大众的标识,但将搭载小鹏汽车的软件和自动驾驶技术。官方称“该项目可行性研究已取得正面结果并已完成”,双方正积极评估在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方面更深入的战略合作。
大众今年还继续强化与在华两大合资车企的合作。大众汽车与一汽-大众签署合作备忘录,奥迪一汽将于2025年推出 PPE 平台首款车型;大众汽车与上汽大众签署合作协议,2025 年也将投产创新产品。
大众安徽的前身是江淮大众。2020年,大众汽车对江淮大众增资10亿欧元,股份增至75%,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,合资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(安徽)有限公司。
此后大众汽车集团不断对大众安徽加码,不仅在合肥建成了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第三家MEB工厂;宣布下一代纯电动平台 SSP将在大众安徽投产;还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4-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。大众安徽的目标是2025年生产20-25万辆,2029年生产35-40万辆,预计总收入2025年达到300亿元,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。
今年上海车展期间,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在合肥投资约10亿欧元设立 “100%TechCo”。该公司将统筹大众安徽旗下MEB平台车型的开发,已于5月30日签约落户合肥经开区。
今年6月,大众还在安徽投资超过75亿元成立了大众汽车(中国)科技有限公司。这是大众德国总部外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,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唯一专注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研发中心,计划于2024年1月投入运营。按照计划,大众科技未来将带动大众汽车整体在华研发效率提升30%;通过与本土化供应链合作优化供应链成本,部分成本降低 20%-30% 。